色彩风格

我在听证现场丨以法为盾,共筑无毒青春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7-15      

  编者按:检察听证是检察机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举措。听证员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,是检察工作的监督者,是检察故事的传播者。为更好展现检察听证生动实践,我们创办《我在听证现场》专栏,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听证员,分享他们参与案件听证的所见所感、所思所悟。每一份感悟,都是公众参与检察实践的珍贵注脚,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视角多元的分享,让更多人走近检察听证,感受 “阳光检察” 的力量,也让法治信仰在一次次交流与思考中茁壮生长。


听证员:郑杰,洪山区关山街道保利社区副书记,第一、二届听证员
  “向阳逐光,无毒芳华”。这句禁毒宣传语,在我参与了一件未成年人涉新型毒品案件的检察听证后,更显沉重与深刻。两个本该在阳光下追逐梦想、在校园里汲取知识的未成年人,因毒品而误入歧途,让自己的人生蒙上阴影,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……让人心痛不已,也反映出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群体的侵蚀。
  案件中涉及的新型毒品依托咪酯,与我以往熟悉的鸦片、海洛因、冰毒等毒品不同。在提问环节,我向检察官询问依托咪酯究竟是什么。检察官耐心解释道,依托咪酯本是临床手术使用的静脉麻醉药,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药物且有成瘾性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却被不法分子包装成“上头电子烟”,还鼓吹其“无害”“新潮”。除了依托咪酯,还有“笑气”“邮票”“阿拉伯茶”等一系列伪装性极强的新型毒品。这些新型毒品往往打着“时尚”“娱乐”“无害”的幌子,极具迷惑性,青少年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陷阱。
 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,好奇心强、辨别能力弱、自我控制能力不足,极易成为新型毒品侵害的目标。这起案件,让我看到未成年人不慎沾染毒品付出的惨痛代价。
  禁毒工作是一场全民战役。让青少年远离毒品,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等多方联动。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,我将把这些极具警示性的内容转化为社区禁毒宣传的“活教材”,开展针对青少年的专门普法教育,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,搭建起从司法到社区的坚固防线,让法治理念与禁毒意识在社区扎根,切实提升辖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识毒、防毒、拒毒的能力。